
期刊简介
《风湿病与关节炎》杂志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,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系列杂志之一。系国家临床医学类风湿病专刊,目前已为中国核心期刊(遴选)数据库收录期刊、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(CNKI)收录期刊、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。
《风湿病与关节炎》是面向国内外发行的突出中国风湿病学特色的专业学术期刊,以风湿病的临床诊断、治疗、护理、康复、预防为主,涵盖与之相关的中医、西医、中西医结合等专业,突出临床实用性。办刊宗旨是:报道风湿病与关节炎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,搭建学术交流平台,为提高我国风湿病与关节炎疾病诊疗水平服务。每期有专题,每季有专论,每年有专辑。
编委会主要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中、西医风湿病相关专业专家组成。审稿专家主要是在编委会的基础上,聘请热心期刊编审工作,工作认真负责,办事公道,治学严谨的专家学者。
儿童溺水风险与急救指南
时间:2025-07-11 16:43:20
暑期是儿童水上活动的高峰期,但欢笑声背后潜藏着不容忽视的风险。数据显示,全球每年约有23.6万人死于溺水,其中儿童占比超过40%,而看似普通的游泳池、水库、河沟等场所,往往是悲剧发生的高发区。
危险水域的隐性威胁
游泳池虽配备救生设备与人员,但水质消毒剂可能引发黏膜刺激,加速呛水后病原体入侵。水库因深度不均、水流湍急,表面平静下暗藏漩涡与淤泥,儿童误入后易被吸入深水区;河沟则因淤泥堆积、水草缠绕,可能造成肢体受限引发二次溺水。值得警惕的是,30%的儿童溺水事件并非发生在戏水过程中,而是离水后数小时内突发。
发热与呕吐:身体发出的“红色警报”
若孩子玩耍后出现持续发热(体温≥38.5℃),可能提示肺部吸入污染水源导致的感染性肺炎。呕吐则与胃部积水刺激或脑部缺氧相关,需观察呕吐物是否带血丝或呈喷射状,此类情况可能伴随颅内压升高。曾有案例显示,一名7岁儿童在河沟玩耍后频繁干呕,误判为肠胃炎,延误治疗12小时后因脑水肿昏迷。
嗜睡与抽搐:神经系统受损的紧急信号
当孩子出现异常困倦、反应迟钝时,需警惕“迟发性溺水”——少量水分通过呼吸道进入肺泡,引发渐进性肺水肿,导致血氧饱和度下降。抽搐则可能源于电解质紊乱或脑细胞缺氧损伤,表现为肢体僵硬、眼球上翻。医学研究指出,出现抽搐症状的患儿中,60%在24小时内会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,黄金抢救窗口期仅2-4小时。
急救三步法与医学干预原则
1.立即脱离水域:用毛毯包裹孩子身体以减少颤抖耗氧,侧卧姿势防止误吸呕吐物。
2.启动紧急响应:拨打急救电话时需明确描述“溺水史”及症状进展,优先选择具备儿童重症监护能力的医院。
3.途中监护要点:持续监测脉搏与呼吸频率,若出现呼吸暂停,可采用口鼻同步人工呼吸(每分钟20-24次),避免剧烈摇晃身体以防加重脑损伤。
预防体系的科学构建
从基础设施层面,游泳池需每50平方米配备1名持证救生员,并设置红外线溺水预警系统;水库应安装电子围栏与声光报警装置,阻断儿童靠近深水区。家长可实施“双人监护制”,即由两名成人分别负责观察孩子状态与周边环境,并掌握“30秒目视检查法”——每半分钟确认孩子头部是否露出水面。
水安全事故的80%可通过预防措施避免。当孩子出现上述症状时,切勿依赖“观察看看”的侥幸心理,每一分钟延误都可能使生存率下降7%-10%。构建“家庭-场所-医疗机构”三级响应链,才能将隐形风险转化为可控防线。